為了可以更好的讓駕駛員控制車速,確保行人的安全,我們在住宅區內、學校周圍、醫院里和大多數人流密集的地方都能看見減速帶的存在。減速帶是黑、黃兩色相間,略有坡度的安全設置。對于減速帶的存在,很多的駕駛員都不以為然,其實長期以不正確的方式經過加速帶,對車輛的損害極大,還有可能會給車子帶來“暗傷”,導致車子更早出現雜音、松散感。
減速帶的意義就在于引起駕駛員的注意,降低車速通過。如果駕駛員因為不在意而且長期以高速通過減速帶的話,就會對車輛造成較大的沖擊。同時,如果高速通過減速帶的話,車輛容易托底,特別是對一些底盤低的車型來說,危險性更大。因為車速過快的話,會導致懸掛收縮后向下回彈幅度較大而“磕”到底盤,因此,過減速帶時一定要降速通過。
當車輛垂直通過減速帶時,車子的顛簸、彈跳感比較大。而斜著過,感覺車子彈跳沒那么大,但搖擺幅度大一些,因此,在大多數人的眼里,多數的車斜著過比垂直過更舒服些。然而從車體和懸掛的構造來看,車子過減速帶這個動作,是車輪在地面和車身之間的受壓運動。垂直過減速帶,左右車輪同時收縮,來自地面的作用力由兩個車輪的彈簧、減震器共同對半去分擔,而且不受獨立或非獨立懸掛形式的影響。而斜著過減速帶,對于彈簧、減震器以及整個車身,其實都會產生更大的折損消耗。